清晨七点,扬州东关街的青石板还泛着露水的微光,个园的朱漆大门已悄然敞开,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中唯一以竹石文化为核心的私家园林,这座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的盐商宅邸,用叠石、理水、植竹的千年智慧,将江南园林的精致与北方建筑的雄浑巧妙融合,穿过门厅,太湖石堆砌的迎宾屏风后,一场穿越时空的园林艺术之旅正式开启。
个园最负盛名的“四季假山”堪称造园史上的神来之笔。
春山以白墙为画卷,用裂纹湖石与翠竹演绎“雨后春笋”:笋形石峰破土而出,配植的金刚竹叶尖垂露,恍若晨雾未散,石间点缀的迎春藤蔓垂下嫩黄花枝,与白墙黛瓦构成一幅立体的《早春图》。
夏山转入西北角,湖石堆叠出云卷云舒之态,步入山洞,凉意骤生,石隙间凌霄花攀援而上,池中睡莲静卧,登上山顶亭台俯瞰,池水倒映着假山与蓝天,正应了“夏云多奇峰”的诗境。
秋山由黄石筑成,主峰高达九米,山道盘旋如龙脊,枫树与古柏从石缝斜出,深秋时节红叶似火,与赭黄色山体形成强烈视觉冲击,半山腰的“住秋阁”暗含“留住秋光”之意,阁内冰裂纹窗棂将窗外景色切割成水墨片段。
冬山选用晶莹的宣石营造雪霁意境,假山背靠南墙,墙面的二十四个圆孔随风作响,模拟北风呼啸,西墙的透风漏窗隐约透出春山竹影,暗喻冬去春来的轮回哲思。
抱山楼与丛书楼:书香浸润的园林雅趣
连接夏秋两山的抱山楼,是扬州现存最长的串楼建筑,二楼贯通的长廊设有四十扇雕花木窗,每扇图案皆取自《芥子园画谱》,倚栏观山,夏山的苍翠与秋山的明艳在窗框中交替闪现,宛如翻阅一册山水画集。
东南角的丛书楼曾藏书六万余卷,其“一明两暗”格局极具巧思:中央大厅供三五知己品茗论道,两侧密室以樟木书橱防虫,暗藏的夹层墙更设有古籍修复工坊,如今虽无万卷藏书,但梁枋上“诗书传家”的金漆匾额,仍诉说着黄氏家族“富而重文”的治家理念。
植物配置:一草一木皆文章
个园的植物绝非随意栽种,春山竹丛必选凤尾竹,因其叶细如雨,与笋石形成粗细对比;夏山池畔必植广玉兰,阔叶可承雨奏乐;秋山必伴古柏,虬枝与黄石共显沧桑;冬山则栽蜡梅,花开时暗香浮动,恰似寒冬里的暖意。
最令人称道的是园中六十余种竹子的运用:佛肚竹憨态可掬立于门庭,龟甲竹暗合长寿寓意植于老人居所,湘妃竹点缀小姐闺房外廊……就连园名“个”字,也是取竹叶形似“个”字的雅趣。
游览动线:三小时读懂两百年
建议按“住宅区—四季假山—品竹区”顺序游览:
- 南部住宅:穿过火巷参观黄至筠家族的三进宅院,注意仪门上的砖雕“百寿图”,每个寿字篆法不同,工匠耗时三年方才完成。
- 四季假山(重点停留40分钟):从春山开始,沿顺时针方向感受四季轮回,在秋山顶端拍摄抱山楼全景最佳。
- 竹西佳处:园北的品种竹观赏区,建议寻找罕见的金镶玉竹——竹竿金黄中嵌碧绿竖纹,阳光下犹如翡翠镶金。
- 宜雨轩小憩:这座四面开敞的厅堂原是赏雨之地,现提供扬州特色的魁龙珠茶,凭窗可见春山全景。
细节考据:容易被忽视的匠心
- 夏山池底铺满卵石,雨季水位上涨时,石块相互碰撞会产生清越水声
- 冬山地面铺装采用冰裂纹青石板,与宣石假山的雪景主题呼应
- 住宅区梁柱用“一木连做”工艺,整根楠木贯通两层楼,抗震性能极佳
- 黄至筠书房“清颂堂”的地砖下埋有七口大缸,雨季时可调节室内湿度
实用信息
- 开放时间:7:15-17:30(11月-2月至17:00)
- 门票:45元/人,建议搭配瘦西湖+何园联票更优惠
- 交通:公交游1路/8路“个园”站下,从东关街入口进园可顺道游览历史街区
- 周边美食:出北门步行5分钟至治春茶社,蟹黄汤包、烫干丝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