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旅游

灵山寺为何被誉为辽西第一禅林?

葫芦岛地处辽宁西南部,山海相接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独特的宗教文化,这片土地上,既有深山古刹的幽静,也有海滨佛寺的灵秀,从千年古塔到海岛禅院,每一处寺庙都承载着历史与信仰的双重印记,本文将带您探寻五座极具代表性的庙宇,感受辽西走廊上的禅意与人文。 位于连山区山神庙子镇的灵山寺,始建于1738年,是东北地区罕见的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群,从山门拾级而上,可见十二尊生肖石像镇守山道,每尊造像融合了民间剪纸艺术与佛教雕刻手法,大雄宝殿前的两株古柏,经林业部门测定已有480年树龄,枝干虬结如龙,树冠形成的天然穹顶将正殿笼罩在绿荫之中。

灵山寺为何被誉为辽西第一禅林?-图1

农历四月十八的庙会尤为特别,来自河北、内蒙古的信徒会在此举行“撒灯”仪式,夜幕降临时,信众将浸过酥油的棉球沿山道摆放,点燃后形成蜿蜒三公里的火龙,与星空遥相呼应,寺内珍藏的明代铜铸千手观音像,手指关节可灵活转动,展现了古代匠人高超的失蜡法铸造技艺。

交通贴士:葫芦岛客运站乘灵山专线车,全程约50分钟,建议携带登山杖,后山石阶较陡。


兴城白塔峪塔:砖雕艺术的露天博物馆

在兴城市西北14公里的小山坳里,始建于辽代的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塔巍然矗立,这座高43米的古塔,塔身八面镶嵌着562块浮雕砖,既有佛教传统的莲花、飞天图案,也有契丹特色的狩猎场景,考古学家在2016年修复时,于塔顶发现装有佛骨舍利的鎏金银塔,印证了《辽史》中关于觉华岛海云寺的记载。

塔基东南角的“无字碑”引人遐想——碑面布满细密凿痕却无一文字,当地学者考证,这可能是辽代灭佛运动时僧人为保护佛塔故意磨去铭文,每年夏至正午,塔影会精准投射在三百米外的古井位置,这种古老的天文设计至今未解。

拍摄建议:日出时分采用逆光拍摄,砖雕纹理会呈现立体光影效果,塔周禁止无人机飞行。

灵山寺为何被誉为辽西第一禅林?-图2


绥中三山庙:海岸线上的烽火梵音

坐落于绥中县前所镇的三山庙,其独特之处在于兼具军事与宗教双重属性,明宣德年间,为防御倭寇在此修建烽火台,后逐渐演变为海神娘娘庙,正殿梁架上仍保留着明代水师绘制的星图,北斗七星的位置用贝壳镶嵌而成,农历七月十五的“海灯节”,渔民将写有船号的灯笼放入海中,点点灯火随潮汐飘向深海,形成壮观的“海上银河”。

庙内现存最珍贵的文物是清代《渤海巡洋图》壁画,详细标注了渤海湾各岛屿间的航线和暗礁分布,堪称古代航海图珍品,近年发现的明代铸铁钟,钟体内壁铸有梵文《金刚经》,撞击时会产生独特的混响效果。

特别提示:退潮时可沿庙前礁石滩步行至三山岛,需留意潮汐时间表。


建昌大青山朝阳寺:悬崖上的修行秘境

深藏在建昌县大青山腹地的朝阳寺,以“一寺跨两省”的地理奇观闻名——寺院主体在辽宁境内,而放生池却属河北管辖,沿着挂壁栈道前行,可见明代摩崖石刻群,虎溪三笑”浮雕将儒释道三位智者刻画得惟妙惟肖,禅房后的“回声崖”颇具趣味,面对绝壁呼喊,声波经特殊岩层反射会形成类似钟磬的共鸣。

寺中传承的“禅茶一味”仪式别具特色:僧人以山泉水冲泡本地野茶,茶席按二十四节气布置相应植物,春季采制的“青山雾毫”茶,因茶树与映山红共生,自带淡淡花香,2019年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灵山寺为何被誉为辽西第一禅林?-图3

登山须知:5-10月为最佳游览期,冬季封山,需准备防滑鞋,部分路段坡度达60度。


觉华岛大龙宫寺:海上佛国的千年守望

乘船登上素有“北方普陀”之称的觉华岛,始建于辽代的大龙宫寺静立在南海岸,主殿“海天佛阁”采用罕见的船形地基设计,八根金丝楠木柱直接插入礁岩之中,历经千年海风侵蚀仍稳固如初,地宫出土的辽代琉璃舍利塔,塔身镶嵌的278颗宝石至今光彩夺目。

寺前潮音洞传说是唐代鉴真东渡时的避风处,洞内石壁留有古代船工刻写的梵文经咒,每年农历六月十九的“渡海法会”,僧众会驾着小船沿海岸线诵经,抛洒用108种草药制成的“平安丸”,这个传统已延续七百余年。

渡轮信息:兴城码头每日8:00-16:00每小时一班船,航程25分钟,建议选择二层甲板座位,可观赏海鸥伴航。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