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天边泛着鱼肚白,驱车从淄博市区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向西南方向行驶约50公里,便抵达了藏在群山环抱中的梦泉村,晨雾未散,村口的老槐树下已有几位村民挑着竹篓,慢悠悠走向田埂,空气里混着泥土与槐花的香气,深吸一口,仿佛能触到千年古村的呼吸。 梦泉村的名字,源于村中一口流淌了六百年的清泉,相传明洪武年间,村民为避战乱迁居至此,饥渴交加时,一位老者梦中得仙人指引,掘地三尺见泉涌如注,村庄自此得名,泉水至今未枯,每日清晨仍有村民排队取水,煮茶、做饭、浇灌农田,一位姓李的老伯笑着递过水瓢:“这水养人,村里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有二十多位,个个腿脚利索。”
村子紧邻齐长城遗址,残存的石墙沿山脊起伏,像一条沉睡的巨龙,踏着青石板往上走,石缝里钻出的野山枣树挂着青果,偶有松鼠蹿过,惊落几片露水,行至烽火台旧址,俯瞰山谷,层层梯田如绿浪翻涌——这里曾是齐国抵御外敌的咽喉,如今只剩风声低吟,却意外成了摄影爱好者捕捉日出的绝佳机位。
石板巷弄:时光停驻的烟火气
村中建筑多是青石垒砌的老屋,墙根爬满凌霄花,木门上的铜锁早已锈成墨绿色,拐进一条不足两米宽的巷子,鞋底与石板碰撞出清脆声响,78岁的孙奶奶正坐在门槛上缝制虎头鞋,针线筐里堆着红布和金丝线。“年轻时给自家娃做,现在游客喜欢,一双能卖五十块。”她指着屋檐下的风铃,“那是儿子从城里带回来的,但我觉得不如以前的铜铃铛好听。”
村中央的古戏台保存完好,台柱上的彩绘虽已斑驳,仍能辨出《穆桂英挂帅》的轮廓,逢年过节,这里会上演周姑子戏,咿呀的唱腔能传遍半个山头,戏台对面是村史馆,陈列着纺车、犁铧和泛黄的族谱,玻璃柜里一枚生锈的箭镞,标注着“齐长城守军遗物”。
山野至味:舌尖上的泉韵
梦泉村的饮食离不开一口好水,村尾的“泉畔人家”是家夫妻店,老板娘揉面的功夫堪称一绝:用泉水和的玉米面团反复摔打,擀成薄饼后贴在柴火灶边,三分钟即熟,咬一口焦脆的饼边,再蘸点自家酿的山楂酱,酸甜激出谷物的原香。
必尝的还有泉水豆腐——黄豆提前浸泡一夜,石磨碾浆时就能闻到豆腥气混着青草香,点卤只用盐卤,成型后切块炖山蘑,豆腐孔隙里吸饱汤汁,滑嫩中带一丝韧劲,若赶上春天,凉拌花椒芽、香椿炒土鸡蛋更是限定时令菜,老板娘说:“食材出了这山头,味儿就变了。”
隐世之趣:采摘、徒步与星空
午后适合深入山野,五月的樱桃谷已挂满红果,交20元进园可随意采摘,守园的大爷会塞给你一个竹篮:“别踩坏菜畦就行。”往西走两公里是野杏林,熟透的杏子落满地,捡一颗掰开,果肉橙黄如蜜。
体力充沛者不妨挑战“齐长城徒步线”,从梦泉村至涌泉村的8公里山路,需翻越三座山头,沿途可见坍塌的敌楼、刻着符文的界石,行至最高点“鹰嘴岩”,手机信号彻底消失,却能与盘旋的苍鹰对视,若留宿村中,入夜后一定要登上观星台,没有光污染的天空宛如墨玉,银河清晰得能数出星团,民宿老板会搬出藤椅,端上一壶金银花茶:“城里人看星座图,我们看的是老祖宗的故事。”
实用指南:如何抵达与避坑
- 交通:自驾导航“梦泉生态旅游区”,停车场免费;淄博客运站每日有2班直达中巴(7:30/13:20),车程约1.5小时。
- 门票:4-10月旺季60元,含古村、齐长城遗址及樱桃谷;11-3月淡季40元。
- 避坑提示:村内小摊的“野生何首乌”多为人工种植;雨后石板路湿滑,建议穿防滑鞋;夏季午后多阵雨,随身带折叠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