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岛第一站:码头晨光与渔村烟火
从青岛市区出发,驱车约40分钟抵达薛家岛码头,首班渡轮7:30启航,船票30元,航行20分钟即可抵达竹岔岛,建议提前抵达码头,晨曦中的海面泛着金辉,成群海鸥盘旋在船舷两侧,抓拍几张照片,瞬间刷爆朋友圈。
登岛后,迎面是错落有致的红顶石屋,墙壁爬满藤蔓,墙角堆着渔网浮漂,岛民大多以渔业为生,清晨的渔港最为热闹:归航的渔船卸下银光闪闪的鲅鱼、梭子蟹,戴斗笠的渔妇手脚麻利地分拣海鲜,若时间充裕,可向渔民买几条刚上岸的“刀鱼”,中午交给餐馆加工,鲜味直冲舌尖。
上午活动:环岛徒步与火山遗迹探秘
竹岔岛虽小,却拥有完整的火山地质景观,从码头向北步行15分钟,一条木栈道蜿蜒伸向岛内腹地,沿途可见奇特的火山岩柱群——这些六边形石柱是亿万年前岩浆冷却的产物,棱角分明如刀劈斧凿,被当地人称为“天然棋盘”。
行至岛中央的火山口遗址,直径约200米的凹陷地貌长满野草野花,中央一汪碧潭倒映着蓝天,地质学家考证,这里是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火山口之一,站在观景台俯瞰,仿佛能听见远古熔岩沸腾的轰鸣。
徒步线路全程约3公里,坡度平缓,适合家庭出行,途中设有多个观海平台,可远眺灵山岛、大公岛如珍珠散落海面,若体力充沛,推荐绕行至东海岸的“鹰嘴岩”,形似猛禽喙部的巨石悬于峭壁之上,下方海浪撞击出雪白泡沫,气势磅礴。
午餐推荐:渔家宴与海岛限定美味
岛上餐饮以渔家乐为主,推荐“海萍渔家”和“老船长餐厅”,必点菜有三道:
- 铁锅杂鱼贴饼子:小黄鱼、黑头鱼与海虾同炖,汤汁浓郁,玉米饼蘸汁吃堪称一绝;
- 海菜凉粉:用石花菜熬制,搭配蒜泥、香菜,爽滑解暑;
- 辣炒蛤蜊:选用本地“红岛蛤蜊”,肉质肥嫩,微辣提鲜。
人均消费约60-80元,若自购海鲜加工,每道菜另付15元加工费,老板多会赠送一盘腌海带丝或凉拌龙须菜,酸甜开胃,是城市餐馆难寻的滋味。
午后时光:赶海拾趣与悬崖咖啡馆
退潮时分(建议提前查询潮汐表),岛南的月亮湾会露出百米滩涂,拎着小桶、铲子加入赶海大军,翻开石块可能遇见横行的螃蟹,沙窝里藏着猫眼螺,礁石上附着密密麻麻的牡蛎,当地孩子常热情指导游客:“看见小孔往外喷水?下面肯定有蛏子!”
若想放空身心,推荐岛西侧的“屿见”咖啡馆,这座由旧仓库改造的建筑,保留着粗犷石墙与木质横梁,落地窗外是30米高的悬崖,点一杯海盐拿铁,配手工紫薯酥,看海浪在脚下碎成飞沫,老板是位青岛画家,店里挂满以竹岔岛为灵感的水彩画,角落书架塞满海洋主题书籍,随手翻几页便消磨半日。
傍晚返程:日落灯塔与离岛记忆
17:30最后一班渡轮离岛,建议提前半小时抵达码头,候船时可登上码头旁的白色灯塔,这里是全岛最佳日落观测点,夕阳将海面染成琥珀色,归港的渔船拖出长长金线,对岸城市灯火渐次亮起,宛如星子坠入人间。
若错过末班船也不必焦虑,岛上多家民宿提供住宿,价格150-300元/晚,夜晚坐在庭院藤椅上,听潮声阵阵,抬头可见银河横跨天际——这种远离光污染的星空,已成为竹岔岛最奢侈的礼物。
实用信息
- 交通:薛家岛码头至竹岔岛渡轮每日4班(7:30/9:00/14:00/16:00),周末增开2班;
- 门票:火山口遗址公园20元/人,1.2米以下儿童免费;
- 装备建议:防滑运动鞋、防晒霜、遮阳帽,赶海工具可在码头租赁;
- 注意事项:岛上部分区域手机信号较弱,建议携带少量现金。
有人说,竹岔岛的美在于“未被打扰的原始”,这里没有游乐场的喧闹,也没有网红打卡点的刻意,有的只是海浪年复一年雕刻的岩石,渔家灶台升起的炊烟,以及每个转角不期而遇的惊喜,当城市生活让人喘不过气时,不妨抽一天时间登岛,让海风把焦虑吹散,重新找回“慢慢生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