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旅游

姑射山下涝河水库为何被称为人造明珠?

临汾,这座位于山西南部的城市,自古便是晋南粮仓的核心区域,蜿蜒的汾河穿城而过,滋养着两岸土地,而散布在周边的水库群,则是这座城市水利智慧的结晶,从防洪灌溉到生态旅游,每一座水库都承载着独特的功能与故事,若想深入感受临汾的水系脉络,不妨跟随这份实地探访指南,开启一场人与水对话的旅程。 驱车沿临汾西环路向北行驶约20公里,涝河水库的堤坝犹如一道弧形屏障,将姑射山余脉的溪流尽数收揽,这座建于1960年的中型水库,总库容达3800万立方米,不仅是尧都区农田灌溉的“命脉”,更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摄影爱好者的私藏地。

姑射山下涝河水库为何被称为人造明珠?-图1

清晨时分,薄雾从水面升腾,与姑射山巅的云海相接,水库管理处工作人员透露,每年5月泄洪道开启时,奔腾的水流会在坝底形成小型彩虹,引得周边村民带着孩童前来观看,若选择环库徒步,可在东岸发现成片的野生芦苇荡,常有白鹭在此觅食,值得注意的是,水库西南角设有观景台,黄昏时分能同时捕捉到落日沉入水面与姑射山剪影的双重景致。

自驾贴士:导航定位“涝河水库管理局”,停车场免费开放,建议携带长焦镜头捕捉鸟类活动,雨季需注意防滑步道。


城市后花园的生态样本:洰河水库

距离临汾市区仅8公里的洰河水库,堪称“离尘不离城”的典范,这座总库容1050万立方米的水库,通过三级净化系统为城区提供备用水源,沿着新修的生态步道行走,能清晰观察到水生植物过滤带的层递结构——芦苇、香蒲、水葱组成的三重屏障,将入库水质从Ⅳ类提升至Ⅱ类标准。

垂钓区设置在库区北岸,持有钓鱼证的爱好者常在此收获鲫鱼、鲢鱼,负责水质监测的技术员王师傅提到,水库每月会投放特定鱼苗用于生态平衡,“去年还发现了对水质极其敏感的马口鱼,说明我们的治理初见成效”,若带孩子前来,不妨参观水库东南角的水情教育基地,互动模型直观展示着雨洪调蓄原理。

特色体验:每周六上午的“环保开放日”可预约参观水质实验室,需提前3天致电管理处登记。

姑射山下涝河水库为何被称为人造明珠?-图2


黄土高原上的水利奇迹:曲亭水库

向霍州方向行驶约50公里,曲亭水库的拱形重力坝赫然入目,作为临汾市库容最大的水库(1.33亿立方米),其建设过程中创造的“水中倒土筑坝技术”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站在98米高的坝顶俯瞰,灌溉渠系如同血脉延伸至远方农田,年供水能力达2800万立方米的设计彰显着工程智慧。

当地老农会讲述1973年那场暴雨中的惊险故事:“洪水离坝顶只剩30公分时,新安装的虹吸管突然启动泄洪,救了下游七个乡镇。”如今水库东岸建起了水土保持示范园,种植着沙棘、柠条等耐旱植物,暴雨模拟装置生动演示着不同植被覆盖率下的水土流失差异。

深度玩法:秋收季节可参与“稻鱼共生”农田体验项目,需通过“临汾水利”公众号预约。


藏在深山的地质博物馆:郭庄泉域调节水库

沿309国道向古县方向行进,在密林掩映的沟壑间,郭庄泉域调节水库如同嵌在岩层中的蓝宝石,这座以岩溶泉水为主要补给源的水库,最大特点在于其双曲拱坝设计——弧长268米的坝体顺应着石灰岩山体的天然弧度,汛期泄洪时形成40米宽的瀑布奇观。

地质爱好者会在库区西侧发现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入口处立着“泉眼监测点”的标牌,水文站记录显示,即便在旱季,泉群日涌水量仍保持在3万立方米以上,负责巡查的李工程师建议:“想要看到泉群喷涌的壮观景象,最好选在雨季后的清晨,气压变化会让泉眼更加活跃。”

姑射山下涝河水库为何被称为人造明珠?-图3

探险提示:部分区域手机信号较弱,建议下载离线地图,库区禁止游泳,但可在指定区域进行皮划艇体验。


现代科技守护的古法养鱼:巨河水库

在洪洞县与蒲县交界处,巨河水库将传统渔业智慧与现代监测技术完美融合,28米高的均质土坝后方,5000亩水域实施着“人放天养”的生态养殖模式,通过水下摄像机和溶解氧监测仪,管理人员能实时掌握鲢鳙鱼群的生长状态,这种“以鱼控藻”的生物治理法使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标准。

每年清明前后的“开渔节”最是热闹,头网捕获的鱼王会被制成全鱼宴招待游客,库区南岸的观鸟塔是观察候鸟迁徙的绝佳点位,去冬记录到12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在此越冬,渔业合作社张社长透露:“我们正在试验鱼菜共生系统,预计明年就能看到水上菜田的景观。”

美食推荐:水库餐厅的砂锅鱼头选用五年生花鲢,搭配本地酸菜烹制,需提前两小时预订。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