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旅游

低价陷阱如何吸引游客?揭秘常见营销手段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每年吸引数千万游客,部分打着“低价团”“特惠游”旗号的一日游项目,正通过隐蔽手段侵害消费者权益,游客张女士近日向媒体反映,她在前门大街报名参加的“长城十三陵一日游”,原本承诺的160元全包价,最终被迫额外支付近800元。 在北京热门景区周边,常能见到举着广告牌招揽游客的“工作人员”,他们以“50元游八达岭”“100元包车包门票”等宣传语吸引游客,甚至承诺“绝无购物环节”,这类宣传往往利用游客对价格敏感的心理,刻意模糊行程细节。

低价陷阱如何吸引游客?揭秘常见营销手段-图1

根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公布的数据,涉及一日游的投诉案件中,87%与价格误导相关,某旅行社前员工透露:“成本核算显示,正规长城一日游仅交通和门票成本就超过200元,低于这个价格的团队必然存在其他盈利手段。”

强制消费的四种常见形式

  1. 景点替换套路
    车辆行驶途中,导游突然以“交通管制”“景区维修”为由,将八达岭长城替换为水关长城,慕田峪长城替换为残长城遗址,游客抵达后才发现,所谓景点实为免费开放区域。

  2. 捆绑消费陷阱
    在十三陵游览时,导游要求全体游客购买“电子讲解器”,声称“不买设备进不了地宫”,景区提供免费语音导览二维码,设备租赁纯属额外创收项目。

  3. 时间控制施压
    旅行社会特意将午餐安排在购物店内部餐厅,游客用餐后只有10分钟自由活动时间,若未在规定时间内返回大巴,导游便以“影响行程”为由施加压力。

  4. 道德绑架话术
    导游在车上播放玉器店宣传片时强调:“这家店是旅游局指定单位,大家多支持北京旅游业发展。”在书画院则改口:“书画家亲自创作机会难得,不买是对传统文化不尊重。”

    低价陷阱如何吸引游客?揭秘常见营销手段-图2

真实案例揭示行业乱象

2023年5月,王先生一家参加“天安门升旗+颐和园”行程时,被带往六环外某翡翠商城,导购将游客分入独立包厢,声称“今日有特殊折扣”,实际商品价格高出市场价3-5倍,当游客拒绝购买时,导游立即关闭空调,全车人在密闭车厢滞留40分钟。

更隐蔽的强制消费出现在自费项目,李女士遭遇的“老北京胡同游”,导游临时增加黄包车体验项目,声称“这是行程必备环节”,每位游客需另付150元,事后查证发现,该胡同属于公共开放区域,根本不存在收费游览项目。

如何避免掉入消费陷阱

  1. 核实旅行社资质
    正规旅行社需具备《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游客可通过“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查询企业备案信息,北京市文旅局特别提醒:街头派发的广告卡片90%属于非法经营主体。

  2. 签订标准合同
    《北京市一日游合同范本》明确规定需列明景点名称、停留时长、购物场所等信息,遇到“上车签合同”“电子合同”等情况,务必提高警惕。

  3. 警惕价格异常
    故宫门票60元,八达岭门票40元,单程车费约50元,若报价低于150元,极可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利,某旅游平台负责人表示:“正规一日游产品利润率通常在10%-15%,过分低价必然有问题。”

    低价陷阱如何吸引游客?揭秘常见营销手段-图3

遭遇强制消费如何维权

2023年8月,刘先生通过手机录制导游强制购物的音频,保留购物小票和转账记录,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经文旅执法部门查实,涉事旅行社被处以15万元罚款。

《旅游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旅行社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项目,如果发生,游客有权在行程结束后30日内要求退货退款。”建议游客立即拍摄现场视频,记录工作人员工牌编号,通过“北京旅游诚信平台”在线提交证据。

笔者曾亲历某“皇家园林一日游”,导游在车上发放的矿泉水都标注着5元/瓶的“成本价”,作为旅游从业者,我们呼吁游客选择携程、飞猪等平台上的评分4.8分以上产品,这些经过平台审核的商家通常更重视服务质量,当发现团费明显偏离正常价格区间时,宁可选择贵100元的正规产品,也别为省钱赌上旅行体验,北京正在加大旅游市场整顿力度,但游客自身的防范意识才是杜绝强制消费的关键防线。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