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旅游

交通枢纽如何升级为高效立体网络?

金华南站作为浙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近年来随着城市能级提升,其周边区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蜕变,从最初单一的高铁站点到如今的城市副中心,这片热土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重构城市空间格局,对于关注区域发展的投资者、置业者以及城市观察者而言,了解这里的规划蓝图将获得重要决策参考。 最新规划显示,金华南站将形成"四横五纵"的立体交通体系,站前大道将拓宽至双向八车道,与金义东市域轨道D线实现地下三层立体换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规划中的轨道交通K3线将在2025年前启动建设,这条连接婺城新区与金义新区的线路,将金华南站到金华市政府通勤时间缩短至18分钟。

交通枢纽如何升级为高效立体网络?-图1

在地下空间开发方面,站前广场将建设总面积达9.8万平方米的三层地下城,包含1800个智慧停车位、商业步行街与新能源充电综合体,地面交通方面,新规划的快速公交BRT7号线将串联起市中心医院、科技城等关键节点,形成15分钟接驳圈。

TOD模式催生城市新极核
依托交通枢纽优势,规划部门划定了1.2平方公里的TOD核心区,其中在建的金华高铁新城商务区,规划建筑面积超200万平方米,将建设318米的地标双子塔,这个由国际团队设计的建筑群,包含5A级写字楼、五星级酒店和云端观景平台,预计2027年建成后将成为浙中地区商务新地标。

商业配套方面,香港某知名开发商已签约开发站前综合体项目,规划有12万平方米的沉浸式购物中心,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规划中的"轨道商业长廊",通过地下连廊将车站与商业体无缝对接,这种在日本东京站验证成功的模式首次引入浙中地区。

公共服务设施超前布局
教育配套方面,规划新建的站前实验学校将引入上海某重点教育集团资源,打造九年一贯制双语学校,医疗资源布局更显前瞻性,占地120亩的市妇保院新院区设计方案已通过评审,将设置800张床位并配备直升机救援坪。

交通枢纽如何升级为高效立体网络?-图2

文化设施建设方面,规划中的铁路文化公园将保留老站台、蒸汽机车等工业遗存,与新建的科技体验馆形成时空对话,占地58亩的市民艺术中心将设置大剧院、非遗展示馆等六大功能区,预计年接待游客量可达50万人次。

生态网络构建宜居环境
在生态规划上,设计团队创造性提出"绿廊渗透"理念,规划建设的三条生态廊道总长度达12公里,其中沿武义江的滨水绿带将打造浙中首个水上运动公园,海绵城市技术的全面应用使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5%,下沉式绿地面积占比超过30%。

居住区规划强调"小街区密路网"理念,新建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半径控制在500米内,特别引入新加坡"垂直绿化"设计标准,要求新建住宅立体绿化面积不低于地块面积的20%,正在建设的江景豪宅项目,阳台绿化率甚至达到40%。

产城融合孕育发展机遇
规划中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已吸引23家科技企业签约入驻,重点发展智慧物流、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毗邻站区的跨境保税仓项目总投资达15亿元,建成后将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生态圈,值得关注的是,某国际物流巨头正在洽谈建设区域分拨中心,这将直接带动2000个以上就业岗位。

交通枢纽如何升级为高效立体网络?-图3

对于商业投资者而言,站前商务区预留的弹性用地值得重点关注,规划允许商业办公用地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为人才公寓或共享办公空间,这种灵活的土地利用政策在长三角区域尚属首创,据规划部门透露,首个混合用地项目将于2023年底挂牌出让。

站在城市规划沙盘前观察,金华南站周边正在经历从交通节点到城市极核的质变,立体交通网络重塑时空距离,产城融合催生经济新动能,生态优先理念提升居住品质,这片热土的未来图景,既承载着城市发展的雄心,也孕育着值得把握的时代机遇,对于有远见的投资者和市民来说,此刻正是读懂规划蓝图、参与城市进化的最佳时机。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