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旅游

如何通过立体交通网络构建枢纽经济圈?

嘉兴南站作为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交通枢纽,其周边区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蜕变,这座日均客流量突破3.8万人次的现代化车站,正通过系统性规划升级为集交通换乘、商务办公、生态居住于一体的城市新门户,其发展进程折射出嘉兴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雄心。 站前广场东西两侧在建的双层高架系统,将实现高铁、城际铁路与杭海城际的无缝对接,最新规划显示,2024年通车的沪嘉城际轨道将在南站设置核心换乘点,配合地下三层停车场(规划车位2000+)和地面公交枢纽,形成"15分钟立体换乘圈",值得关注的是,站区东南侧正在建设的智慧物流中心,将依托苏台高速和乍嘉苏高速构建区域性物流集散节点。

如何通过立体交通网络构建枢纽经济圈?-图1

商业能级跃升催生新兴CBD
距离站房800米的华润万象汇商业综合体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这座总建筑面积28万㎡的商业地标预计2025年投入运营,规划部门透露,站前大道沿线预留了5处商办地块,重点引进区域性企业总部和现代服务业机构,当前,平安银行、浙商证券等6家金融机构已签约入驻站前商务区,形成金融服务集聚效应。

生态住区重塑宜居新标准
在车站西北方向,总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的南湖新区拓展区正在落地"海绵城市"理念,规划中的中央绿轴公园将串联12个社区公园,配合地下综合管廊系统,打造渗、滞、蓄结合的生态网络,值得购房者注意的是,绿城、滨江等品质开发商竞得的5宗宅地,容积率均控制在2.0以下,将建成低密智慧社区。

如何通过立体交通网络构建枢纽经济圈?-图2

创新产业导入激发区域活力
距离高铁站1.5公里的G60科创走廊嘉兴基地已吸引47家科技企业入驻,重点培育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2023年新落成的跨境电子商务园,依托高铁物流优势实现"当日达"覆盖长三角主要城市,规划中的国际人才社区将配套建设双语学校、国际医疗中心,预计2026年形成完整人才服务生态链。

文化地标塑造城市新名片
正在方案设计的嘉兴数字文化中心选址站前区核心位置,规划包含沉浸式非遗体验馆、数字艺术展厅等创新业态,文物保护部门特别强调,在开发过程中将对明代运河码头遗址实施原址保护,通过景观设计实现历史遗存与现代建筑的有机融合。

如何通过立体交通网络构建枢纽经济圈?-图3

从个人观察来看,嘉兴南站周边规划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首先是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的深度耦合,通过TOD模式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其次是产业导入与人才战略的精准匹配,形成"以产聚人、以人兴城"的良性循环;最后是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的创新对话,在快速发展中守住城市记忆,对于投资者而言,该区域商业地块价值尚未完全释放,特别是站前大道沿线待出让地块值得重点关注;随着浙大二院嘉兴院区的开工建设,区域生活配套将迎来质的飞跃,未来五年,这里或将成为嘉兴城市能级跃升的关键支点。(本文数据来源于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年度报告及南湖新区管委会公开资料)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