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旅游

扎根乡土的金融守望者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今天,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县域金融体系的核心力量,正在书写着"金融活水润乡土"的新篇章,当您驾车驶离城市主干道,转入乡镇公路时,那些矗立在街角的农商行网点,就像毛细血管般将金融服务渗透到每个村庄的肌理之中。 以某省临河县农商行为例,该行32个营业网点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工作人员人均服务半径达15平方公里,信贷员每月固定三天驻村办公,把金融服务站建在村委会,这种"离您最近"的服务模式,让83岁的王大爷足不出村就能领取养老金,也让返乡创业的李明仅用2小时就办妥了30万元"新农贷"。

扎根乡土的金融守望者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图1

创新服务破解融资难题
面对农村"抵押难、担保难"的痛点,农商行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信贷产品,青林农商行推出的"茶园贷",以茶农未来收益权作为质押,帮助200多户茶农实现机械化改造;平川农商行创设"农机具融资租赁"业务,让合作社以分期付款方式购置大型农机,首付比例低至15%,这些创新让金融工具真正成为撬动农业现代化的杠杆。

扎根乡土的金融守望者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图2

数字化转型中的温度坚守
在推进智能柜台覆盖率超90%的同时,农商行保留着特有的"乡土智慧",西江农商行在手机银行界面加入方言语音导航,65岁以上客户使用率提升40%;南山农商行培训200多名"金融村官",既教村民使用刷脸支付,也帮独居老人代缴水电费,这种"科技+人情"的服务模式,让金融服务跨越数字鸿沟。

扎根乡土的金融守望者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图3

绿色金融守护绿水青山
农商行正将ESG理念融入经营血脉,云岭农商行发放全国首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帮助养殖场建设沼气发电系统;滨湖农商行推出"生态修复贷",支持退渔还湖工程,这些探索证明,普惠金融与可持续发展可以实现有机统一。

扎根乡土的金融守望者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图4

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产业振兴领域,农商行展现出精准的扶持能力,红山农商行创新"龙头企业+农户"供应链融资模式,使当地苹果产业链年产值突破5亿元;海盐农商行开发"盐田光伏贷",帮助渔民在养殖区架设太阳能板,实现"渔光互补",这种产融结合模式正在重塑农村经济生态。

站在田间地头观察农商行的经营实践,会发现它们不仅是金融机构,更是社会治理参与者,当某地遭遇洪灾时,当地农商行第一时间启动"救灾应急贷",利率较基准下浮30%;在留守儿童集中的乡镇,农商行网点变身"四点半课堂",这种超越商业利益的价值追求,构建起独特的农村金融伦理。

面向未来,农商行需要平衡三组关系:数字化转型与适老化服务的兼容、商业可持续与社会责任的统一、本土化经营与跨区域协作的协调,建议建立省级农商行科技联盟,共享金融科技研发成果;完善"县域金融生态圈"建设,与电商物流、农技推广等服务体系深度融合。

当夕阳西下时,农商行网点LED屏亮起的不仅是营业时间提示,更是点亮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光,这种扎根泥土的金融机构,用最朴素的经营哲学证明:真正的普惠金融,不在摩天大楼的会议室里,而在沾着露水的田埂上,在飘着炊烟的村落间。(本文数据来源于2023年中国银行业协会县域金融报告)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