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阿拉伯半岛东北部的卡塔尔,三面环海,唯一接壤的陆上邻国是沙特阿拉伯,尽管地理边界相对简单,但卡塔尔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却交织着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合作与文化互动,从波斯湾的能源博弈到区域外交的微妙平衡,卡塔尔通过独特的外交策略,在中东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卡塔尔面积虽小,但其地理位置极具战略价值,西邻沙特阿拉伯,东望伊朗,南接阿联酋与巴林,北扼霍尔木兹海峡这一全球能源运输要道,这一位置使其成为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国家与伊朗之间的潜在桥梁,同时也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
2022年世界杯期间,卡塔尔扩建哈马德国际机场、开通多哈地铁系统,进一步强化了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数据显示,卡塔尔航空的航线网络覆盖全球170个目的地,其中超过60%的航线途经周边国家领空,这种地理优势不仅推动旅游业发展,更使其成为跨国企业与国际会议的首选地。
与沙特阿拉伯:从断交危机到逐步修复
沙特阿拉伯作为卡塔尔唯一的陆上邻国,两国关系长期影响着地区稳定,2017年,沙特联合阿联酋、巴林、埃及等国对卡塔尔实施断交与封锁,指控其“支持恐怖主义”,这场危机导致卡塔尔陆路贸易通道被切断,迫使卡塔尔加速经济转型,包括扩建哈马德港、提升液化天然气(LNG)产能等。
2021年《欧拉宣言》签署后,双方关系逐步缓和,沙特恢复与卡塔尔的陆路边境开放,双边贸易额在2023年达到48亿美元,较封锁期间增长近三倍,值得关注的是,两国在能源政策上仍存在分歧——沙特主导的OPEC主张减产保价,而卡塔尔于2019年退出OPEC,专注于扩大LNG产能,目前其天然气出口量占全球总供应量的20%。
阿联酋与巴林:竞争与合作的双重奏
阿联酋与卡塔尔的竞争关系在多个维度展开,迪拜与多哈均致力于打造区域金融与物流中心,阿联酋的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ADIA)与卡塔尔投资局(QIA)在全球资产配置中形成直接竞争,但两国在能源领域存在合作空间:2023年,双方联合投资埃及地中海天然气项目,总投资额达35亿美元。
巴林与卡塔尔的关系则因领土争议更为敏感,2016年海牙国际法院裁决卡塔尔对祖巴拉赫地区拥有主权后,两国关系持续紧张,随着2022年巴林宣布恢复驻多哈大使馆,双方开始探索渔业资源联合开发等合作项目。
隔海相望的伊朗:能源伙伴与安全博弈
尽管卡塔尔与伊朗分属不同教派(卡塔尔属逊尼派主导国家,伊朗为什叶派中心),但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共享的北方-南帕尔斯天然气田催生技术合作:卡塔尔能源公司(QatarEnergy)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NIOC)于2023年签订协议,共同开发海底管道监测技术。
在安全领域,卡塔尔采取谨慎平衡策略,其境内的乌代德空军基地是美国在中东最大军事基地,但同时保持与伊朗的对话渠道,2024年1月,卡塔尔成功斡旋伊朗与科威特的海上边界谈判,凸显其独特的中立外交地位。
科威特与阿曼:低调但关键的合作者
科威特长期扮演卡塔尔与其他海湾国家之间的调解者角色,2020年卡塔尔埃米尔访问科威特期间,双方签订《战略伙伴关系备忘录》,重点合作领域包括人工智能研发与粮食安全,统计显示,科威特在卡塔尔的非能源领域投资过去三年增长120%,主要集中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
阿曼与卡塔尔的合作则聚焦海上安全,两国海军自2021年起每年举行“萨拉拉-多哈”联合演习,重点演练反海盗与能源设施防护,阿曼的杜库姆港与卡塔尔的拉斯拉凡港正在构建联合物流网络,旨在降低对霍尔木兹海峡的依赖度。
区域经济一体化:超越政治分歧的务实合作
尽管存在政治分歧,卡塔尔与周边国家的经济依存度持续加深,2023年海湾国家跨境支付系统(Buna)的交易量中,卡塔尔与沙特、阿联酋的结算占比达43%,在食品安全领域,卡塔尔国家粮食储备计划中,40%的禽类产品来自阿曼,30%的乳制品通过科威特港口中转。
数字化转型成为新的合作焦点,卡塔尔牵头成立的“海湾人工智能联盟”已吸引沙特NEOM、阿联酋G42等科技企业加入,首个合作项目是开发阿拉伯语自然语言处理模型,预计2025年投入使用。
文化纽带:足球、艺术与教育交流
足球外交是卡塔尔深化区域关系的重要工具,沙特利雅得胜利俱乐部与卡塔尔巴黎圣日耳曼俱乐部(PSG)建立青训合作机制,2023年联合培养的球员中有7人入选海湾国家U20代表队,在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常设展品中,27%来自阿联酋与伊朗的私人收藏家捐赠。
教育合作呈现多层次发展,卡塔尔基金会(QF)与沙特国王科技大学(KAUST)联合设立“新能源技术实验室”,而迪拜美国大学(AUD)在多哈教育城设立分校,首批招生中43%为海湾国家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