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旅游

厦门周边区县藏有哪些未被熟知的闽南饮食文化根脉?

同安:古早味里的市井风情
从厦门岛驱车半小时抵达同安老城区,空气中弥漫着花生汤的甜香与炸物的焦香,大同路口的「一刘汤包」清晨五点便开门,薄如蝉翼的包子皮兜住滚烫汤汁,蘸上店家特调蒜蓉酱,是本地人雷打不动的早餐仪式。

厦门周边区县藏有哪些未被熟知的闽南饮食文化根脉?-图1

顺着南门路往深处走,「吴招治薄饼」的档口前永远排着长队,薄饼皮现烙现包,萝卜丝、海蛎、虾仁等十几种馅料层层叠叠,最后撒上一把酥脆海苔,咬下去的瞬间能听到“咔嚓”声,老板娘吴阿姨三十年如一日守在灶台前,她说:“薄饼的秘诀在火候,皮要烙到透光却不破,才算合格。”

若想体验更地道的古早宴席,可提前预约同安封肉,这道用纱布包裹三层肉、板栗、香菇慢炖六小时的硬菜,油脂化在浓稠酱汁里,搭配刚蒸熟的咸饭,瞬间理解闽南人“吃饱才有力气打拼”的生活哲学。


集美:高校区里的青春味道
集美学村不仅书卷气浓厚,更因五万学子的聚集催生出独特美食生态,石鼓路上的「帕帕烘培板栗饼」常年飘香,酥皮包裹绵密栗子馅,常有学生成盒买回宿舍当夜宵,隔壁「奔水冬粉鸭」用四小时熬制的鸭汤打底,配上Q弹冬粉和嫩鸭肉,成为期末复习季的“续命神器”。

傍晚时分,财经学院后门的流动摊贩陆续出摊,漳州四果汤摊主陈叔的推车上,二十种配料任选,现刨的冰沙浇上蜂蜜水,学生们捧着碗蹲在路边吃,问起生意经,他笑道:“学生嘴刁,阿达子(木薯圆子)当天做当天卖,隔夜就变硬咯。”

厦门周边区县藏有哪些未被熟知的闽南饮食文化根脉?-图2


翔安:山海之间的原生态滋味
翔安新店镇的农贸市场,凌晨三点已灯火通明,海鲜摊位上,拇指大的小鱿鱼泛着银光,阿婆们熟练地将其与五花肉、青蒜同炒,成就一道“小鱿鱼焖肉”,脆嫩与脂香在砂锅里交融。

驱车往大帽山方向,沿途可见成片胡萝卜田,当地农户用胡萝卜缨腌制酸菜,与三层肉、海蛎煮成酸辣汤,搭配地瓜粉做的猫仔粥,是农耕人家补充体力的法宝,在山脚下的农家乐,还能尝到现挖现烤的窑地瓜,焦糖化的表皮掰开后,橙红色薯肉腾起的热气里带着山野的甜。


漳州龙海:半小时美食圈
从厦门北站乘坐动车18分钟抵达漳州角美镇,「阿晖沙茶面」的汤头用虾壳、花生酱、椰浆熬制,比厦门版本更浓郁醇厚,老板独创的“沙茶拌面线”,让酱料裹满细如发丝的面线,撒上炸蒜末,吃前需猛嗦一口以防噎住。

继续往东至石码老街,百年老店「新行头五香」的油锅从不熄火,豆腐皮裹着精瘦肉、荸荠、洋葱的五香条,炸至金黄后剪成段,蘸酸甜酱汁,外脆内鲜的口感让不少厦门人专程开车来打包,老街深处的「孙氏麻糍」现场捶打糯米团,裹上黑芝麻糖粉和脆片,阿伯手法快得让人眼花:“要现做现吃,放久了脆皮就不‘飒’了!”

厦门周边区县藏有哪些未被熟知的闽南饮食文化根脉?-图3


泉州安海:古港边的混搭美学
向西北行驶一小时抵达安海镇,三里街的「长火土笋冻」用新鲜星虫熬制,胶质凝结后如同琥珀,店家坚持用井水制作,入口冰凉滑嫩,蘸酱油芥末食用,后劲直冲脑门。

藏在巷弄里的「红猪螺仔摊」,招牌菜“螺仔鸡”将海螺与土鸡同炖,螺肉的鲜与鸡肉的香相互渗透,汤底还能捞到当归、枸杞等药材,老板娘林姐边炒菜边念叨:“安海人做生意走南闯北,吃食也讲究补气养生。”

傍晚的安平桥畔,推车阿嬷叫卖着“菜粿”——萝卜丝米糕炸得外酥里糯,五块钱能买一袋,就着咸咸的海风咬下,油香混着萝卜清甜,远处渔船灯火渐亮,恍惚间尝到了古刺桐港的千年余味。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