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旅游

滦河岸边的渔阳村,隐藏着怎样的古村故事?

滦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北倚燕山,南望渤海,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的县城,作为连接华北与东北的重要枢纽,滦县不仅自身承载着千年文明,其周边散落的村庄更是如同珍珠般点缀在山水之间,这些村落或藏于山谷,或临水而居,以独特的自然风貌、文化遗产和乡土人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与研究者探访。
滦河是滦县的生命线,沿岸分布着多个以渔业和水运为生的古老村落,渔阳村因紧邻滦河古渡口而闻名,村中至今保留着青石板铺就的巷道,两侧是明清时期的灰砖老宅,屋檐下悬挂的渔网和木船模型无声讲述着村民与河流共生的历史。

滦河岸边的渔阳村,隐藏着怎样的古村故事?-图1

每年夏季,渔阳村会举办“滦河开渔节”,村民以传统仪式祭祀河神,随后集体出船捕鱼,游客不仅能品尝到现捞的滦河鲤鱼、草鱼,还能参与制作渔具、学习撒网技巧,村内一家名为“河畔人家”的民宿,由百年老宅改造而成,推开木窗即可见滦河波光粼粼,夜晚枕水声入眠,别有一番野趣。


隐于山林的“石头部落”:探秘榛子镇赵家沟

滦县西北部的榛子镇藏着一座“石头王国”——赵家沟,村庄依山而建,房屋、院墙甚至台阶均用当地开采的青石砌成,这种石材质地坚硬,冬暖夏凉,村民世代居住其中,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村口一棵500年的古槐树,被当地人称为“守村神”,树干需五人合抱,枝叶如伞盖般遮蔽半条街道。

赵家沟的另一大特色是传统石雕技艺,村中老匠人赵永顺年逾七旬,仍坚持手工雕刻石磨、石臼,他的工作室对外开放,游客可体验用传统工具在石料上刻出花纹,近年来,村里还将废弃石屋改造成艺术空间,定期举办石雕展览,吸引了不少艺术爱好者。


农耕文化的活化石:九百户镇的“梯田人家”

九百户镇位于滦县西南丘陵地带,这里的梯田景观堪称北方农耕文明的缩影,村庄依山势开垦出层层叠叠的田地,春季油菜花金黄遍野,秋季高粱火红连天,村民仍沿用牛耕人种的原始耕作方式,田间随处可见木犁、耧车等传统农具。

滦河岸边的渔阳村,隐藏着怎样的古村故事?-图2

村中设有“农耕博物馆”,陈列着从汉代至今的农具演变史,馆长李老汉是土生土长的村民,他常亲自演示如何用风车筛谷、用石碾磨面,每年秋收后,村里会举办“打谷节”,男女老少齐上阵,用连枷拍打豆秸,孩童在草垛间追逐嬉戏,重现了旧时农忙场景。


舌尖上的乡愁:雷庄镇的美食密码

若要体验滦县最地道的乡土味道,雷庄镇不可错过,这里的“雷庄豆腐宴”已被列入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选用本地黄豆,以滦河水浸泡,用石磨低速研磨,再点入盐卤凝固,刚出锅的豆腐脑洁白如脂,撒上虾皮、韭菜末,淋一勺辣椒油,鲜香滑嫩。

镇上的老字号“刘家熏鸡”更是饕客必访,选用散养柴鸡,用果木熏制六小时,外皮焦脆,肉质紧实,店主刘师傅透露秘诀:“火候要看烟色,青烟转白时翻面,多一秒则苦,少一秒则腻。”每逢年节,熏鸡作坊前总会排起长队,甚至有京津食客专程驱车采购。


非遗传承的坚守:杨柳庄镇的皮影戏班

滦县皮影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杨柳庄镇得到了完整保存,镇上的“永盛皮影剧团”成立于清光绪年间,如今由第五代传人杨建国执掌,剧团仍使用祖传的驴皮影人,经过刮皮、脱水、雕刻、上色等24道工序制成,一个影人可用上百年。

滦河岸边的渔阳村,隐藏着怎样的古村故事?-图3

每周五晚,剧团会在村口古戏台表演《杨家将》《白蛇传》等经典剧目,台前坐满村民,孩童趴在长辈膝头,随着锣鼓声瞪大眼睛,杨建国说:“皮影戏的魂在唱腔,我们的‘老呔腔’带点滦县土话,外地人听着新鲜,本地人听着亲切。”


个人观点

走过滦县周边村落,最动人的不是某片风景或某样美食,而是村民与土地之间那份绵长的羁绊,在渔阳村看老船工修补渔网时粗粝的双手,在赵家沟听石匠敲打青石时清脆的叮当声,这些瞬间让人恍然:所谓乡愁,或许正是这些未曾被现代化浪潮冲散的、鲜活的生活肌理,当城市不断追逐“新”与“快”,这些村庄却以从容的姿态,守护着时光沉淀的智慧,若你来滦县,不妨暂别景区,去村里住上两日——在晨雾中看炊烟升起,或许能重新理解“故乡”二字的重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