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位于河南省东部,隶属商丘市,地处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地带,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柘城不仅自身拥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其周边县域同样藏着诸多值得探索的风景与故事,若想深入了解这片土地的魅力,不妨将目光投向周边——无论是历史遗迹、自然风光,还是特色产业,都能让人感受到中原大地的独特气质。 从柘城向北驱车约40公里,便抵达睢县,这座以“中原水城”闻名的县城,因北湖、濯锦湖等五大湖泊而灵动,北湖水域面积近万亩,夏季荷花盛开时,湖面宛如一幅水墨画卷,若乘船穿行其间,可见湖畔的宋代圣寿寺塔巍然矗立,塔身历经千年风雨仍保留着古朴的砖雕纹饰。
睢县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曾是宋国的核心区域,县城内的袁家山更是一处奇景——这座明代建筑依水而建,形似船体,传说是明代兵部尚书袁可立为模拟海上航行所造,袁家山已成为本地人晨练、散步的静谧之地,对历史感兴趣的游客,不妨前往睢杞战役纪念馆,这里通过实物与影像资料,重现了淮海战役前中原野战军的战略布局。
交通贴士:柘城至睢县可搭乘城际巴士,车程约1小时;自驾沿商周高速转连霍高速,导航至睢县北湖景区即可。
宁陵县:千年梨乡的生态密码
向西北方向行进,约30公里外的宁陵县以“中国酥梨之乡”闻名,每年4月,这里万亩梨花竞放,绵延成一片香雪海,宁陵酥梨种植历史长达700余年,明孝宗年间曾被列为贡品,当地不仅保留了传统种植技艺,还通过生态农业与文旅融合,打造了梨文化节、梨园灯光秀等特色活动。
除了自然风光,宁陵的文化底蕴同样深厚,葛天氏陵是华夏乐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传说葛天氏创制了“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的原始乐舞,县城西南的己吾城遗址,则是三国时期曹操起兵之地,残存的古城墙仍能窥见汉魏风貌,若想体验地道的豫东民俗,推荐探访石桥镇的柳编工艺作坊,手艺人用当地杞柳编织的篮筐、家具远销海外。
特色美食:宁陵杠子馍、垛子羊肉,推荐秋季来访,既可采摘酥梨,又能品尝到用梨膏熬制的传统甜点。
鹿邑县:道家文化的源头活水
柘城向东约60公里,便进入老子故里——鹿邑县,作为道家思想发源地,鹿邑的文化气场与众不同,明道宫景区内的老君台,相传是老子升仙处,台前至今立着一块“日军炮击未爆弹”纪念碑,见证了历史的神秘与沧桑,太清宫则是现存规模最大的老子祠庙,唐宋时期的碑刻与千年古柏相映成趣。
鹿邑的民俗活动也充满道家色彩,每年农历二月十五的老子庙会,周边村民汇聚于此,举行祭典、戏剧表演和商贸集会,热闹非凡,若时间充裕,可前往武平城考古遗址公园,这里曾出土汉魏时期的青铜器与陶俑,印证了鹿邑作为古代军事重镇的地位。
深度体验:清晨前往陈抟公园,跟随当地人练习太极拳,感受“道法自然”的哲学融入日常生活的意境。
太康县:文脉与技艺的双重传承
向南行驶约50公里,抵达太康县,此地以“戏曲之乡”著称,豫剧、道情戏等民间艺术在这里生生不息,太康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棂星门上的石雕蟠龙工艺精湛,院内古柏参天,常有戏曲爱好者在此即兴表演。
太康的产业特色同样鲜明,常营镇的油桃种植基地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将鲜果销往全国;逊母口镇的铁锅铸造技艺延续了300余年,手工锻造的铁锅兼具实用性与艺术价值,近年更通过电商平台走红,若对传统手艺感兴趣,可预约参观铁锅工坊,观看匠人如何将铁板锤炼成一口口光泽温润的锅具。
小众推荐:探访位于老冢镇的孝善文化园,园内24孝石雕群生动还原古代孝道故事,适合亲子游学。
亳州谯城区:跨省之邻的药香传奇
虽属安徽省,但亳州谯城区与柘城仅隔80公里,堪称“跨省近邻”,作为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每日吞吐量超万吨,漫步其间,可闻到当归、白芍等药材的馥郁香气,华祖庵景区纪念“外科鼻祖”华佗,庵内保留着古药圃和五禽戏演武场,游客可体验传统养生功法。
亳州的古商道文化同样值得关注,北关历史街区的明清建筑群中,钱庄、镖局旧址诉说着昔日商业的繁荣;曹操运兵道被誉为“地下长城”,错综复杂的地道内设有陷阱、通气孔,堪称古代军事工程的奇迹。
行程建议:安排两天一夜,白天逛药市、游古迹,晚间品尝亳州药膳,如茯苓鸡汤、八珍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