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旅游

为什么朱家角被誉为水乡的教科书式典范?

江南水乡的韵味,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诗意,上海这座摩登都市的繁华背后,藏着许多被时光温柔以待的古镇,它们或静谧古朴,或烟火升腾,用青石板路、雕花门窗和潺潺流水讲述着千百年来的故事,如果你厌倦了钢筋森林的快节奏,不妨抽一天时间,踏上一段“穿越”之旅,以下是笔者实地探访后整理出的上海周边古镇清单,既有热门打卡地,也有小众秘境,总有一处能让你慢下脚步。 从上海市区驱车40分钟,便能抵达这座“沪上第一水乡”,朱家角的历史可追溯至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明清建筑至今保存完好,放生桥横跨漕港河,五孔石拱桥的倒影与摇橹船相映成趣,是摄影爱好者必拍的经典画面,北大街的酱园、茶楼、油坊仍保留着旧时商肆的模样,红烧扎肉、阿婆粽的香气从巷头飘到巷尾。

为什么朱家角被誉为水乡的教科书式典范?-图1

私藏玩法:清晨7点前抵达,能避开人潮独享雾气氤氲的河道;若想深度体验,建议夜宿课植园附近的精品民宿,听一场昆曲《牡丹亭》实景演出。


枫泾:一幅流动的农民画

金山区枫泾古镇以“吴越交界地”闻名,这里的农民画艺术村堪称宝藏,青砖灰瓦间,随处可见色彩浓烈、构图夸张的壁画,讲述着农耕、节庆的鲜活故事,致和桥畔的丁蹄作坊飘来阵阵肉香,采用古法炖煮的蹄髈酥而不烂,配一碗枫泾黄酒,便是最地道的吃法。

冷知识:每年9月的“水乡婚典”仍延续着“摇橹船迎亲”的传统,若巧遇,能见证新人穿着凤冠霞帔行“三拜礼”的仪式。


新场:李安镜头下的隐秘江湖

因《色戒》取景而走入大众视野的新场,至今未被过度开发,三世二品坊的石雕牌坊下,老阿婆用竹篮售卖着现炸的臭豆腐和萝卜丝饼,洪福桥头的“第一楼茶园”保留着百年老虎灶,点一壶明前龙井,倚在美人靠上,恍惚间仿佛置身民国谍战片的片场。

避坑指南:别错过南山寺后的“缶+文创空间”,由废弃仓库改造的艺术区常有小众展览,点一杯咖啡就能消磨半日时光。

为什么朱家角被誉为水乡的教科书式典范?-图2


金泽:古桥博物馆的禅意生活

青浦金泽被誉为“江南第一桥乡”,0.6平方公里的古镇竟有7座宋元明清古桥,普济桥的紫砂石在雨后泛出淡淡青苔,万安桥的武康石台阶被磨得发亮,午后去颐浩禅寺听钟声,寺内一株700年的银杏树秋日满目金黄,禅房外的竹影在粉墙上作画。

在地体验:尝试“古镇素斋”,用当季菱角、莲藕、茭白做的“水八仙”套餐清鲜甘甜,连摆盘都充满禅意。


练塘:陈云故里的红色记忆

相比其他古镇,练塘更多了几分书卷气,沿着市河漫步,陈云纪念馆的青砖小楼讲述着革命往事,颜安小学的民国校舍仍传出琅琅书声,天光晴好时,老茶馆里坐满用本地话唠家常的老人,三元一碗的熏青豆茶咸香回甘,配着吴语软侬的评弹唱段,时光都变得粘稠起来。

美食彩蛋:一定要尝“练塘焋糕”,用糯米粉蒸制的方糕裹着豆沙,荷叶清香渗入米香,趁热咬下能拉出细丝。


罗店:龙船划过的花神故里

宝山罗店以“三湾九街十八弄”闻名,但最惊艳的当属每年端午的龙船节,不同于其他地区的龙舟竞速,这里的彩船用绫罗绸缎装饰,船头立着三层楼高的塔灯,夜色中宛若游动的宫殿,平日里的宝山寺也值得专程探访——全木构的晚唐风格建筑,不用一钉一铆,斗拱间的光影美学堪称建筑迷的盛宴。

为什么朱家角被誉为水乡的教科书式典范?-图3

季节限定:元宵节前后,联合村的灯彩艺人会扎制数米高的生肖花灯,兔子灯眼睛用弹簧连接,跑动时会扑闪晃动。


泗泾:文人墨客的隐居之所

“十钟七窑”的泗泾曾吸引陶宗仪等文人归隐,如今下塘街的明清建筑群依旧风雅,南村映雪的玻璃书房将明代老宅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点一杯“烟雨江南”特调咖啡,读马相伯故居的历史资料,恍然明白何谓“一座泗泾镇,半部江南史”。

新派玩法:夜间开放的非遗灯会展用全息投影重现《清明上河图》,光影投射在斑驳墙面上,虚实交错间梦回宋朝。


个人观点:古镇的正确打开方式

走过这么多古镇,渐渐悟出一个道理:商业化不是原罪,关键看能否守住魂,朱家角的夜游船虽然收费,但当船娘唱起《太湖美》时,桨声灯影瞬间值回票价;七宝老街尽管游客如织,但老街汤团店三代人坚持手作,咬开糯皮的瞬间,滚烫的荠菜肉馅依旧烫得人心里一颤,与其抱怨“不够原生态”,不如带着发现的眼睛——转角处未挂牌匾的老宅里,可能藏着最地道的酒酿;河埠头洗衣的阿婆,或许会笑着递给你一把刚摘的菱角。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