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旅游

地坛庙会为何被称为皇城根下的年俗博物馆?

当胡同里的红灯笼挂满枝头,冰糖葫芦的甜香飘散在寒风里,北京周边的春节庙会便悄然拉开了序幕,作为华北地区年味儿最浓的民俗活动之一,这些庙会不仅是老北京人的情怀寄托,更吸引着全国游客在寒冬中奔赴一场热气腾腾的文化盛宴,从非遗手作的匠心传承,到舌尖上的地道京味儿,再到锣鼓喧天的民间绝技,每一处细节都藏着中国人对“年”的深刻理解。 若论北京周边庙会的“顶流”,地坛必占一席,自1985年恢复举办以来,这里始终保持着最原汁原味的皇家祭祀文化与市井烟火气的奇妙融合,清晨七点,仿清祭地仪式准时开场——黄袍仪仗队手持幡旗缓步登上拜台,钟磬声中,身着吉服的“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完整复现《清会典》记载的祈福流程,游客常举着手机惊叹:“这可比清宫剧真实多了!”

地坛庙会为何被称为皇城根下的年俗博物馆?-图1

绕过祭坛向西,则是另一派热闹景象:剪纸艺人用剪刀“裁”出龙凤呈祥,面塑师傅指尖翻飞捏出十二生肖,连兔儿爷的泥胚都透着百年老店的细腻笔触,带孩子来的家庭最爱挤在风车摊位前,五色纸轮随风转动的沙沙声,与孩童的笑声交织成独特的庙会交响曲。


龙潭湖庙会:冰上起舞的民俗新篇

地坛庙会为何被称为皇城根下的年俗博物馆?-图2

与地坛的庄重不同,龙潭湖庙会巧妙利用天然冰场玩出了新花样,冰上高跷、冰车竞速、冰陀螺大赛等特色项目,让零下十度的湖面沸腾如盛夏,去年新增的“冰雪非遗秀”更是惊艳:河北吴桥的杂技艺人在冰面表演顶缸绝活,腾挪翻转间引得观众屏息凝神;延庆旱船队伍踩着冰刀翩跹起舞,绸缎衣裳掠过冰面宛如红梅落雪。

地坛庙会为何被称为皇城根下的年俗博物馆?-图3

美食区飘来的香气总能把人勾回岸边,门钉肉饼摊前排起的长龙里,总夹杂着老饕们的经验之谈:“得挑刚出锅的,咬破薄皮先嘬口汤汁!”捧着烫手的焦圈豆汁,看冰场那边又传来阵阵喝彩,这般冰火交融的体验,独属于北京的冬天。


石景山游乐园庙会:穿越时空的奇幻之旅

地坛庙会为何被称为皇城根下的年俗博物馆?-图4

当摩天轮遇上舞龙队,过山车旁支起糖画摊子,石景山游乐园的“洋庙会”便成了年轻人的打卡圣地,今年特设的“山海经光影展”用全息投影重现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的神话场景,穿汉服游园的姑娘们举着自拍杆穿梭其间,发间步摇与LED灯带共同闪烁。

最受欢迎的当属晚间巡游:踩着高跷的“财神爷”向人群抛洒金币巧克力,机甲孙悟空与变形金刚并肩而行,豫剧演员在花车上甩起三米长的水袖,传统与潮流在此激烈碰撞,却意外地和谐——正如庙会门口那副对联所写:“千年文脉承古韵,万象更新闹新春”。


延庆永宁古镇:长城脚下的千年市集

驱车向北两小时,永宁古镇的“火神庙会”正上演着更质朴的年味,清晨五点的社火表演中,七十岁的王大爷依然能踩着三寸厚的积雪舞动九节龙,他说:“从爷爷那辈开始,我们王家龙灯队就没断过档。”集市上,延庆特有的柳沟豆腐宴冒着热气,穿羊皮袄的摊主用铁勺敲打锅边招揽客人:“尝尝!慈禧西逃时夸过的味道!”

登上古镇北侧的土城墙俯瞰,可见蜿蜒的明长城在远山间若隐若现,卖虎头帽的老妇人指着城墙砖上的刻痕说:“嘉靖三十六年筑,那年鞑子兵临城下,百姓就是在庙会上捐钱修了这段墙。”寒风掠过垛口,仿佛带来金戈铁马的回声。


庙会美食地图:从宫廷饽饽到塞外炙肉

穿行于各个庙会,最直观的年味永远来自舌尖,地坛的茶汤李摊位前,铜壶嘴冲出的杏仁茶在空中划出完美弧线,老师傅的绝活已列入西城区非遗名录;龙潭湖的“京西八大碗”用海碗盛着炖吊子、米粉肉,重现老舍笔下的年夜饭光景;石景山游乐园引入的土耳其冰淇淋和西班牙吉事果,则让传统庙会多了几分异域风情。

最具话题性的当属延庆永宁的“骆驼肉炙子烤肉”,明代作为长城守军粮草储备的骆驼,如今化作铁板上滋滋作响的美食,撒一把塞外香料,就着滚烫的烧刀子下肚,恍惚间竟有穿越到茶马古道商队营地的错觉。


攥着糖葫芦的木签在人群里慢慢挪步,看舞狮少年腾空跃起咬住悬赏红包,听京韵大鼓混着电子音乐的节拍,忽然明白:所谓春节庙会,不过是中国人把对生活的热望,都揉进了这一场红红火火的仪式里,当无人机带着“福”字灯笼升上夜空时,或许我们寻找的年味,从来不在他处,就在这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中。 参考北京市文旅局《2024春节文化活动指南》、西城区非遗保护中心访谈记录,部分民俗考据源自《帝京景物略》及《燕京岁时记》。)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